回上一頁

焦慮型依戀是什麼?7大方法改善您的焦慮依附

在一段親密關係中,總是容易感到焦慮不安嗎?或是因為害怕被拒絕、擔心被拋下,經常委曲求全討好另一半,如果你發現自己有上述人格特徵,那很有可能就是所謂的「焦慮型依戀」。

本文將帶你深入認識什麼是焦慮型依戀、它的成因、具體行為模式,甚至其隱藏的優點。我們也將提供克服焦慮依附的7大方法,透過自主練習、尋求心理諮商等專業協助,幫助你建立更健康、更穩定的情感關係,擺脫焦慮型依戀的困擾。

 

什麼是焦慮型依戀?為什麼會焦慮依附?

焦慮型依戀是從依附理論(Attachment theory)中的一種「不安全依附」衍伸而來,由於依附關係最早探討的是嬰兒和照顧者之間的一種情感關係,後來才被心理學者們套用到研究成年伴侶的親密關係上。

焦慮型依戀的核心恐懼:我不值得被愛

焦慮型依戀者在親密關係中的核心恐懼,往往是深層的「害怕自己不值得被愛」或「擔心不被對方所愛」。這種恐懼驅使他們在關係中不斷試探、確認、討好,甚至努力迎合對方,渴望透過這些行為來證明自己的價值、換取對方的愛,反而可能因過度投入或壓迫感,加速關係的瓦解。

焦慮型依戀的常見人格特徵(10個)

如果你符合以下多項描述,可能需要進一步了解自己是否屬於焦慮型依戀:

  1. 容易沒有安全感
  2. 深怕被拒絕或拋棄
  3. 嚴重自卑、缺乏自信心
  4. 極需陪伴、過度依賴對方
  5. 不顧一切委屈求全
  6. 習慣性討好另一半
  7. 總認為自己付出較多
  8. 渴望被愛、被理解
  9. 經常自我批判、自責
  10. 多慮、高敏感

焦慮型依戀的具體行為模式

除了上述人格特徵,焦慮型依戀還常表現在以下行為模式中,讓關係中的另一方感到壓力:

  • 不健康的過度介入: 常常追蹤伴侶行蹤、無意識地過度介入伴侶的日常生活,或需要感受到愛而頻頻索求關注,導致無法建立親密關係中的界線,讓對方感到被控制。
  • 過度地尋求確認: 不斷向伴侶確認愛意和忠誠,對於分離或拒絕有過度反應。例如:當伴侶需要獨處時,焦慮型依戀者會感到焦慮、難以接受,甚至因失落而有情緒或爭執,使伴侶感到壓迫窒息。
  • 害怕分離與孤獨: 難以忍受獨處,自我價值感需依賴關係獲得,導致挽留不適合的關係,或為逃避孤獨而急於跳入新的不適合的感情中。
  • 過度解讀對方的行為: 焦慮型依戀者常會對伴侶的行為進行過度解讀,即使是無意的舉動,也可能被解讀為不愛、背叛或想離開的訊號。

焦慮型依戀的成因多樣性

焦慮型依戀的形成,通常可追溯至童年時期的生長經驗,但其背後的原因是多面向的:

  • 童年依附關係: 若小時候缺少父母關愛,或在相處過程中常接收到忽冷忽熱、不穩定的回應,這樣不穩定的互動會讓年幼的兒童缺乏自信,進而產生極大的不安全感。在面對這種複雜情緒時,他們便容易開始自我懷疑:「父母是不是不愛我?」、「為什麼父母會這樣對待我?」、「是我做錯了什麼嗎?」
  • 家庭氛圍與穩定度: 除了父母的直接回應,若家庭中存在過度保護、控制,或是不穩定的情緒氛圍,也可能加劇個人對關係的不安全感和焦慮。
  • 個性與人格特質: 具有焦慮傾向的人更容易發展出焦慮型依戀,因為他們比其他人更常感到不安和擔憂,對環境的刺激也更敏感。
  • 社會文化因素: 過度強調獨立和自主的社會價值觀,可能加劇個人對於依賴和關係的焦慮,以及對自我的否定,讓他們難以表達對親密的渴望。
  • 創傷經歷: 過往遭受創傷或虐待的人,無論是情感上或身體上的,都可能對依戀關係產生不安全感,並在情感或人際關係中表現出焦慮型依戀的特徵。
  • 高度依賴的家庭關係: 在關係緊密的家庭中長大,孩子可能自幼學會配合和討好,以此換取愛並保持關係穩定,這種模式被內化,導致成年後在親密關係中也傾向於過度付出和迎合。

伴隨著這種不安全的依附關係成長,焦慮型依戀的相處模式在成年後與另一半的親密關係中,也特別容易反映出來。

 

如何知道自己有沒有焦慮型依戀?附上焦慮型依戀測驗量表

如果不確定自己有沒有焦慮型依戀,想進一步確認的話,可以透過下方的10個常見焦慮型依戀人格特徵,以及焦慮型依戀測驗量表,初步判斷自己是否屬於焦慮型依戀人格:

焦慮型依戀測驗量表

說明:請根據您在親密關係中的感受,選擇最符合的程度(1-7分,1為非常不同意,7為非常同意)。

題目 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有些不同意 沒想法 有些同意 同意 非常同意
1.我害怕我會失去伴侶的愛 1 2 3 4 5 6 7
2.我經常擔心我的伴侶不想和我在一起 1 2 3 4 5 6 7
3.我時常擔心我的伴侶並沒有真正愛我 1 2 3 4 5 6 7
4.我認為我的伴侶不像我關心他一樣地關心我 1 2 3 4 5 6 7
5.我常常希望伴侶對我的感情和我對他的感情一樣濃烈 1 2 3 4 5 6 7
6.我有很多關於情感關係的擔憂 1 2 3 4 5 6 7
7.當我的伴侶不在我的視線範圍內時,我擔心他可能會對其他人有好感 1 2 3 4 5 6 7
8.當我對伴侶表達我的感情時,我害怕對方不會回應相同的感覺 1 2 3 4 5 6 7
9.我很常擔心伴侶會離我而去 1 2 3 4 5 6 7
10.我的伴侶會讓我懷疑自己 1 2 3 4 5 6 7
11.我經常擔心自己被別人拋棄 1 2 3 4 5 6 7
12.我覺得我的伴侶不想像我期望般的親密 1 2 3 4 5 6 7
13.有時候我的伴侶會無緣無故地改變對我的感覺 1 2 3 4 5 6 7
14.有時候我想親近別人的渴望會把人嚇跑 1 2 3 4 5 6 7
15.我害怕一旦伴侶愈來愈了解我之後,會不喜歡真實的我 1 2 3 4 5 6 7
16.當無法從伴侶那裡得到我需要的關懷和支持,會讓我感到沮喪或生氣 1 2 3 4 5 6 7
17.我擔心自己配不上別人 1 2 3 4 5 6 7
18.我的伴侶似乎只有在我生氣時才會注意到我 1 2 3 4 5 6 7

試做完以上的焦慮型依戀測驗後,請加總所有題目的分數再除以18,將會得到「焦慮依戀平均數」,當平均數落在4~7分時,便能判斷自己可能是有焦慮型依戀的人。

 

它並非一無是處:焦慮型依戀的隱藏優點

儘管焦慮型依戀帶來許多困擾,但它並非全是負面。認識這些正面特質,有助於你更平衡地看待自己,並將這些特質轉化為關係中的優勢:

  • 對情感非常敏銳、細膩: 焦慮型依戀者往往對情緒變化非常敏感,能察覺到關係中微小的波動,這讓他們更能共情他人。
  • 能深深投入一段關係,願意用力去愛: 一旦認定了關係,他們會全心全意投入,展現出強烈的忠誠和奉獻精神。
  • 對別人的感受特別在意,共感力強: 他們善於換位思考,理解並關懷他人的感受,這使他們成為體貼的伴侶和朋友。

常常為了讓關係更好,更願意主動溝通、付出: 為了維護關係的穩定,他們通常願意主動解決問題、積極表達,並為對方付出,渴望共同成長。

 

焦慮型依戀怎麼改善?克服焦慮依附的7大方法

克服焦慮型依戀方法:焦慮型依戀諮商根據研究指出,約有10%的人都曾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焦慮型依戀,因此,遇上焦慮型依戀時不必太驚慌失措,只要透過自主練習,學會面對、緩解焦慮情緒,想要克服焦慮型依戀並不是件難事。

以下提供7個焦慮依附改善方法,幫助你找回情感關係中的安全感:

方法1. 自我察覺焦慮感,認識自己的安全感

自我覺察是心理諮商中重要的一環。當你在關係中感受到焦慮或不安時,可以先試著停下來,觀察一下自己的內在聲音,也給自己一點空間和時間調整情緒,再重新思考事件本身,而非急著處理不安感,反而使得焦慮感加劇。

更進一步,你可以先認識自己的安全感,透過提問來幫助自我探索:

  • 「我是如何理解和認識愛的?我的愛觀從何而來?」
  • 「焦慮是來自對方真正遠離,還是內心的恐懼投射?」
  • 「當我感受到不安時,我通常會怎麼做?這些行為有效嗎?」
  • 「我對關係的期待是什麼?這些期待是合理的嗎?」

學習給自己緩衝時間,而不是立刻尋求對方回應來平息焦慮,並試著與不安對話。

方法2. 學習肯定自己的價值,重建對愛的信念

缺乏自信的焦慮型依戀者,容易產生自責或自我懷疑,不了解自身優點和可愛之處;但其實肯定自己也是可以透過練習學會的,像是多採取正面思考法,告訴自己有能力去做哪些事,或是去看自己已經完成的部分,而非鑽牛角尖於沒做好的小地方。

重建對愛的信念至關重要。相信愛不需要用討好迎合換取,相信自己值得被愛,並且重新檢視這段關係是否真正適合自己,是否能夠讓你感受到真實的價值與被愛。

方法3. 練習用客觀角度看待事情

在面對焦慮和不安的情緒時,焦慮型依戀的人往往會陷入負面思維,而忽略了事件本身的客觀事實。因此,當你感受到不適時,可以先綜合不同的思考方向,並換個角度看待事件本身,便會發現事情可能並非原先想像的,只是個人主觀的猜測而已。漸漸地,透過練習學會用客觀角度看待事情,可以更理性地思考事件的原貌,就不會再那麼容易感到緊張與焦慮。

方法4. 瞭解伴侶關係之間仍是獨立個體

由於焦慮型依戀的人容易被另一半的反應主宰情緒,進而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自己的身心狀態。因此我們應該學會瞭解伴侶之間仍是兩個成熟、獨立的個體,各自擁有感受與情緒,應適當建立情緒界線,練習不受對方影響,同時也避免影響對方,試著培養一段健康的親密關係。

方法5. 擴展支持網絡與自我照顧

減輕焦慮不應只依賴親密關係中的互動。來自職場、家庭、校園等不同場域的情緒支持和健康生活方式,也有助於減輕焦慮。多結交能夠提供支持的朋友,參與社群活動,培養興趣愛好,從其他途徑獲得照顧與支持,讓自己的人生多元而豐富,而不是執著於親密關係中的單一支持來源。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,如規律運動、均衡飲食、充足睡眠,也能有效提升情緒穩定度。

方法6. 進行焦慮型依戀諮商

如果你發現自己經常陷入同樣的關係模式,無法找到解脫之道時,尋求心理師的協助,進行焦慮型依戀諮商是走出困境的最佳方法。諮商過程中,將由專業的心理師引導你進行自我察覺,並重新建構對自己、他人,以及伴侶關係間的新觀點,幫助你進一步改善焦慮型依戀的思考、行為模式。

方法7. 與醫師討論支持性藥物治療

在某些情況下,如果焦慮和恐懼感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或心理健康,醫師可能會建議使用藥物(如抗焦慮藥或抗抑鬱藥)來減輕症狀。藥物治療通常與心理治療結合使用,可以提供綜合性的治療效果,幫助你在心理諮商的過程中更容易穩定情緒,從而更有效地處理深層的依戀問題。請務必與專業精神科醫師討論,切勿自行用藥。

 

焦慮型依戀故事案例

案例一、親密關係中的焦慮型依戀

A小姐 在交往中總是很在意伴侶的態度。她會細心觀察對方的表情與語氣,只要感覺到一點冷淡,就會立刻覺得自己是不是被討厭了。有一次,伴侶因為工作忙碌,晚上沒有及時回覆訊息,A小姐便開始心慌,傳了十幾則訊息確認對方是否還愛她。這樣的行為雖然出於在乎,卻讓伴侶感到壓力,也使關係陷入惡性循環。

案例二、職場人際中的焦慮型依戀

B先生 在工作上非常努力,但他對主管與同事的評價格外敏感。當主管只是語氣嚴肅地交代工作,他就會過度解讀,擔心是不是自己表現不好。即使對方只是忙碌而沒空回覆訊息,他也會反覆檢查郵件,甚至夜裡失眠,害怕自己被忽視或被認為不重要。這種過度擔憂,常常讓他消耗大量心力,影響工作表現。

案例三、家庭關係中的焦慮型依戀

C女士 從小就渴望父母的關注,但父母常因工作繁忙而忽略她。長大後,C女士在與家人的互動中依然表現出強烈的需求感,只要父母對她的生活少問一句,她就會覺得自己不被重視。逢年過節,若兄弟姊妹受到較多關注,她會覺得自己被冷落,心裡產生不安與委屈。這種敏感的情緒反應,正是焦慮型依戀在家庭關係中的具體展現。

 

焦慮型依戀常見問題Q&A

Q1. 如何陪伴焦慮型依戀的伴侶?

A1. 給予明確且穩定的回應,讓對方感受到安全感,同時保持耐心與理解。

Q2. 如何跟焦慮型依戀的另一半相處?

A2. 建立清楚的界線,誠實表達感受,並透過溝通減少誤會。

Q3. 焦慮依附的人會有哪種人際問題?

A3. 容易過度擔心被忽視,常因敏感反應導致關係緊張或依賴性過強。

 

焦慮型依戀治療推薦|交給最瞭解您的松德精神科

關於焦慮型依戀如何治療,交給最瞭解病患且專業的松德精神科最合適。松德精神科由專業心理師團隊組成,提供您私密、高品質、即時的線上心理諮商服務,並透過快速多元的心理測驗與檢查服務項目,幫助你和伴侶可以在心理諮商的療程中,探討焦慮型依戀在親密關係中的影響,並深入覺察彼此的內心感受,進而找到適當的解決方法。

提醒您:本文章內容為一般性資訊,無法取代專業醫療診斷與治療建議。若您有焦慮型依戀的困擾,建議尋求專業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的協助。

 

延伸閱讀:

憂鬱、焦慮如何線上諮商?5分鐘瞭解線上心理諮商費用及諮詢流程

常常自我否定🤔小心愈來愈孤僻?心理師:與自己和解,擺脫社交孤獨症

上一篇
下一篇
其他專欄文章
遠端咨詢
聯絡我們
LINE